—— PROUCTS LIST
- 电压击穿试验仪
- 电阻测试仪
- 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试仪
- 拉力试验机
- 总有机碳分析仪
- 低温脆性冲击试验机
- 完整性测试仪
- 漏电起痕试验机
- 磨擦磨损试验机
- 耐电弧试验仪
- 门尼粘度仪
- 落锤冲击试验机
- 垂直燃烧试验仪
- 热老化试验箱
- 氧指数试验仪
- 泡沫落球回弹试验仪
- 橡胶硫化仪
- 气动冲片机
- 哑铃制样机
- 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测试仪
- 落球冲击试验机
- 阿克隆摩擦试验机
- 恒温恒湿试验箱
- 海绵落球回弹率测试仪
- 塑料球压痕硬度计
- 毛细管流变仪
- 裁刀
- 海绵泡沫压陷硬度试验仪
- 摆锤冲击试验机
- 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测定仪
- 熔体流动速率仪
- 平板硫化机
- 简支梁冲击试验机
- 微量水分测定仪
- 制样机
- 灼热丝试验仪
- 疲劳冲击测试仪
- 缺口制样机
- 差示扫描量热仪
- 紫外老化试验箱
- 可塑性试验机
- 导热系数测定仪
- 鼓风干燥箱
- 邵氏硬度计
- 海绵泡沫拉伸强度试验机
- 电池内阻测试仪
- 石油产品全自动凝点倾点测试仪
- 闭口闪点全自动测定仪
压电陶瓷在真空环境下进行高温电阻率测试时的关键注意事项
压电陶瓷在真空环境下进行高温电阻率测试时,操作复杂性和风险显著增加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,涵盖设备安全、数据准确性和样品保护等方面:
一、真空系统安全与维护
1.密封性检查
每次测试前用氦质谱检漏仪或真空度变化曲线验证腔体密封性(尤其高温法兰、电极引线接口)。
真空度需达到10⁻³Pa以上(高精度测试建议10⁻⁵Pa),避免残留气体电离干扰电信号。
2.抽真空流程
阶梯式抽气:先粗抽(机械泵)至10Pa,再切分子泵/扩散泵,避免粉尘进入高真空泵。
烘烤除气:升温前先启动真空系统,在150~200°C保温2~4小时,释放腔体内吸附的水汽和气体。
3.破空操作
降温至150°C以下再通入高纯氮气(99.999%),避免高温样品氧化或热冲击。
禁止直接通空气!高温样品遇氧气可能燃烧(如含有机粘结剂)。
二、高温与电学测量关键控制
1.温度校准与均匀性
用B型热电偶或红外测温仪原位校准控温热电偶(真空下辐射传热导致测温偏差)。
样品区域温度梯度需≤±5°C(可用辅助热电偶测绘温场)。
2.电极与引线选择
电极材料:优先选用铂金/铂铑合金(抗氧化)或钨/钼丝(真空兼容,但高温易脆)。
引线绝缘:陶瓷套管(氧化铝/氧化锆)需耐温>1500°C,避免漏电(测试前验证1000°C下绝缘电阻>10¹²Ω)。
3.微弱电流测量
采用三电极法(消除引线电阻影响)或四探针法(避免接触电阻)。
使用静电计/皮安表(如KeysightB2987A),配合电磁屏蔽箱降低噪声(真空腔内易积累静电)。
三、样品处理与实验设计
1.样品预处理
清洁表面(超声清洗+酒精擦拭),避免有机物污染真空系统。
预烧至测试温度(大气中)消除热历史效应,减少测试时放气。
2.夹具设计
采用弹簧加载电极补偿热膨胀(如氧化锆垫片+铂金弹簧)。
避免机械应力传递到压电陶瓷(可能引发裂纹或畴变)。
3.升温程序
升温速率≤5°C/min(尤其>800°C时),防止温度滞后导致样品开裂。
在目标温度恒温30min以上再测量,确保热平衡。
四、特殊风险防控
1.电极挥发污染
铂金在>1400°C真空中会挥发(饱和蒸气压升高),污染样品或腔体。
→解决方案:改用难熔金属涂层电极(如TaC,TiN)或缩短测试时间。
2.真空放电
高电压测量时,电极间距<1mm可能引发辉光放电(尤其低真空度)。
→解决方案:
测试电压<100V(优先使用低频阻抗分析仪)。
电极边缘做倒角抛光,消除放电。
3.样品还原/分解
真空高温下,含铅压电陶瓷(如PZT)可能析出金属铅或氧空位剧增。
→验证方法:测试后XRD分析物相,对比真空/气氛处理样品。
五、数据可靠性保障
1.原位验证
插入已知电阻的标准样品(如高温陶瓷电阻),同步验证系统误差。
2.重复性测试
同一温度点连续测量3次,电阻率波动>5%需排查原因(常见于接触不良或温度漂移)。
3.异常数据处理
若电阻突降:检查是否发生局部击穿(显微镜观察电极边缘)。
若电阻突增:可能是电极脱落或样品开裂(真空热应力更大)。
六、设备关机流程
1.先降温至300°C以下再停止真空泵(防止热负载损坏泵体)。
2.关闭加热后维持真空至<100°C,再缓慢充氮气至常压。
3.取出样品后,用无尘布蘸酒精清洁腔体,防止粉尘积累导致高压打火。
建议:测试使用牺牲样品验证流程,并保存完整的真空度温度电阻率联动曲线(异常中断时可溯源)。对于关键研究,建议在惰性气氛(Ar)中对比测试,区分真空效应与温度效应。